
用戶名:dgqjj
Email:webmaster@dgqjj.com
注冊時間:2012/4/8
最后登錄:2022/2/11
老油條
發貼數:2432
積分:7404
更新:2015/8/11
|
1 #
宣城見杜鵑花賞析
/>
【活躍的思維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蜀國曾聞子規啼, 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 三春三月憶三巴。
《宣城見杜鵑花》賞析:
這是唐朝李白的《宣城見杜鵑花》一首律句,它滿溢著詩人的愁情。前兩句由花及鳥的思鄉遷移筆法,于無聲處寫出了有聲的藝術效果;同時,還以“曾聞”“還見”的對仗引出了花鳥相對的藝術形式,表現了“蜀國”“宣城”兩地交替的時空和“聞”“見”視聽并置的現實,如果思維僵化或遲鈍,是絕對孕育不出這飽含無限辛酸的鄉思愁情的。按常規思維定式,接下去的第三句就應該承接第二句中的“杜鵑花”寫下去,可詩人卻沒有寫眼前安徽宣城的杜鵑花,卻是讓思想插上了想像的翅膀,讓思緒飛躍到生活了20多年千里之外的蜀地。在寫對它的鄉思時,不得不抓住具有個性地點的東西:20多歲遠離鄉土,客旅江湖,從未返鄉,而今須發疏落,且又在春天里看見了杜鵑花開,突然想到子規鳥因杜鵑花開而啼血的鳴叫,于是,那聲聲凄切的哀痛之聲,必然讓人每轉身一次,就有寸腸絞斷的感受。因此,第三、四句的出現便是順理成章的事兒了。
這種寫法如果沒有一種跳躍性的思維與個性特點的相結合,是難以寫出這樣的絕句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