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戶名:dgqjj
Email:webmaster@dgqjj.com
注冊時間:2012/4/8
最后登錄:2022/2/11
老油條
發貼數:2432
積分:7404
更新:2016/3/1
|
1 #
常回家看看
/>
多年前,陳紅演唱的那首《常回家看看》,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當時的我,雖然很喜歡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但對于歌曲中深長的意蘊,感觸的并不深刻。直到參加工作這幾年,“常回家看看”這幾個字才讓我這個工作在外的游子有了最為深刻的體味。
前段日子,我打電話告訴母親,要回家辦理二代身份證,母親笑呵呵地說:“上個星期剛回來,現在又要回來啊,光坐車前后就要六七個小時呢,也不怕麻煩。”我能聽得出,母親的笑絕不是那種無奈的笑,而是那種發自肺腑的開心的笑。
她能不笑嗎!這幾年我從老家膠南來到威海,由于工作的關系,一年也就是回去一兩次。都說父母在,不遠游,可我還是遠游了。雖然我沒有為人父,但是父母對遠游在外子女的那種牽掛與思念之情,我是可以感受得到的。這次借辦身份證的機會,能夠再回去一趟,父母能夠看到我這個日思夜想的兒子終于又安全回家,自然要開心地笑一回了。
其實,他們對子女要求并不高,只希望我們能夠時常往家打個電話報個平安,或是逢年過節在他們思念最深切的時候,能夠像驚喜一樣出現在他們面前,就知足了。可是我連這些簡單的要求都做不到。有一年因為工作的關系,我沒能回家過年,大姐因為剛出嫁按風俗不能回娘家,大年三十那晚上,就剩老兩口孤零零地在冷清清的屋子里過了個寂寥的年。母親后來告訴我,平時最愛放鞭炮的父親在年三十晚上,連鞭炮都沒放。那種孤獨凄涼之感可見一斑。我想當他倆看見其他家庭一家團圓其樂融融的在一起吃年夜飯的時候,那種孤獨凄涼之感會進一步加重加深吧。所以,去年過年我寧可不要1000塊錢的高額加班費,也要請假回去跟他倆過個年,做為兒子,我不忍心再讓老兩口的心靈受到任何形式的傷害了。
我們這些做兒女的,為了事業,為了理想,離開了父母,在外闖蕩。也許是工作真的太忙,也許是都市的生活讓我們原本樸實的心靈越來越浮華,從而把親生父母慢慢淡忘。總之,我們跟他們在一起的日子越來越少。有人曾出過一道計算題,問在父母有生之年,你和他們在一起的日子加起來有多少。我算了算,一年回家三次,一次在家三天,父親今年60歲,倘若活到80歲,我跟他們在一起的日子是180天,六個月。在漫長的二十年,我和他們在一起的時間才短短六個月,這是一個多么令人觸目驚心且無限悲哀,又發人深省的數字啊。算出這個數據后,我久久無語。
所以,當我們拿著手機玩微信忘乎所以的時候,抽點時間跟父母打個電話吧,報個平安,或是聊一聊工作的事情,生活的煩惱;當你逢年過節跟酒肉朋友吃吃喝喝的時候,找點空閑回家看看吧。不需要帶多少錢,帶多少貴重的禮物,哪怕只是輕輕地喚一聲“爸”“媽”,他們的心里也會樂開花的。
常回家看看,趁父母健在的光陰。(作者:山東威海 李小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