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戶名:dgqjj
Email:webmaster@dgqjj.com
注冊時間:2012/4/8
最后登錄:2022/2/11
老油條
發貼數:2432
積分:7404
更新:2013/6/11
|
1 #
《伊索寓言》讀后感
/>
寓言自古以來就是一種老少皆宜的文體。它以短小精悍著稱,但在簡短的故事背后往往蘊含著深刻的大道理。這些故事往往是借著神,動物或者植物諷刺現實生活中的某些道德敗壞的事,以此來達到勸誡或者教導的目的。因此寓言常用的修辭手法就是借喻。
我們平常熟悉的寓言故事有很多,而且古今中外都有,比如《鐵棒磨成針》、《農夫和蛇》、《三顧茅廬》、《披著羊皮的狼》、《夸父追日》等等。在歷史上,最著名的寓言故事集我認為當屬《伊索寓言》。《伊索寓言》當中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都被人們奉為經典,比如像《龜兔賽跑》。《伊索寓言》除了借喻之外,最大的特點就是大量地運用了擬人和對比的修辭手法。里面有很多故事都把動物賦予了人的思維,比如像我們熟悉的《狐貍和烏鴉》。又如《農夫和蛇》當中農夫善良的心腸與蛇歹毒邪惡的心腸的對比,讓我們懂得了“防人之心不可無”的道理。這些故事都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比如正直勤勉,量力而行,誠實守信,以柔克剛等等。
這里,我就選擇其中三篇寓言故事來談談我的感想。
《狼和鷺鷥》講的是一只狼的喉嚨被刺給卡住了,它要鷺鷥幫忙把刺取出并答應給予報酬。但當鷺鷥把刺取出時,狼卻兇惡地說能讓它把頭從狼嘴里伸出來已經算是給它報酬了。這個寓言故事的正反面角色十分鮮明,乍一看就覺得“狼”這個形象十分得兇惡歹毒,而且它說的話也十分得強詞奪理,一點都不靠譜。如果要投射到現實生活中,“狼”或許就是“偽君子”、“小人”的形象。但仔細一分析它的話也不無道理。眾所周知,狼是一種兇猛的動物,它是不講人性的,對其它獵物絲毫沒有善心。這么一思考,它就根本不可能給鷺鷥任何報酬。也就是說狼沒吃了鷺鷥已經算便宜它了。在現實生活中也的確如此,給壞人做事沒被壞人所害已經算走運了,根本就別指望還能得到報酬。壞人都是一群過河拆橋的人,沒有任何感恩圖報的心。
《獅子和狐貍》講的是一只狐貍借口給獅子當仆人,為的是要分得獵物。但當獅子分得自己的那一份獵物時,狐貍心里不平衡了。因而在一次捕獵羔羊的行動當中,狐貍單獨行動,結果被獵人和獵狗抓住了。比起前一個寓言故事,這個故事或許比較大快人心。圖謀不軌的狐貍自以為聰明,結果反而是被自己實則愚蠢的行為葬送了性命。眾所周知,獅子是百獸之王,失去了獅子保護的狐貍最后只得成為了獵人的盤中餐。這個故事在當今社會很具有現實意義,它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千萬不能高估自己,尤其是當自己有強大的后盾作為保護時。當今社會,不少人都有著自己的保護傘。但一些人卻生在福中不知福,非要沖破這個保護傘去干一些為非作歹的事,其結果自然也就是鋃鐺入獄,落得個千古罵名。作為一名學生,我們的保護傘自然也就是學校。如果我們一位地想要逃學以尋求社會上所謂的“刺激”,那么到頭來只能是害了我們自己。
《父親和他的兒子們》講的是一位父親見他的幾個兒子們整日爭吵不休,并且勸說無用,于是一天便想出了一個方法告訴他們做人要團結一致。這一天他找來了一捆木條,并依次把這捆木條交到他的兒子們手中,叫他們把這捆木條折斷。結果他的兒子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折斷這捆木條。但當他把這捆木條解散,一根一根送到兒子們手中再次叫他們折斷時,他們輕松地完成了任務。最后這位父親告訴他的兒子們:做人只有團結一致,才會擁有強大的力量。這個寓言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十分強的現實意義,無論是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只有當這個國家或民族真正地團結時才能強大起來。
《伊索寓言》中還有其它非常精彩的寓言故事,而且每個故事的背后也都蘊藏著深厚的哲理。只有當人們細細地“咀嚼”完這些寓言后,或許才能真正地感悟到人生的真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