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老師的本職是在學習上給予學生一定的幫助,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態度與方法進行有效的學習輔導,以達到提升學業的目的。老師不應該過度“管”而成為學生“利用”的拐杖。家長重金聘請家教代表著家長對自己后代的教育重視,但作為一名家教老師應該適可而止,過分的責任感反而是輔導效果的不利因素。
保姆式家教,可能收到部分愛子(女)心切的家長的青睞。誰都想為自己孩子找個能給予孩子學習上和生活上足夠幫助的老師。老師的不辭勞苦有時候適得其反。曾記得有個八年級學員,請了名數學家教老師,一直為他輔導的是個憨厚老實富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但匪夷所思的是孩子的成績不見提高,反而有所下降的趨勢。經過家長的反映情況與各老師的討論,發現一個一直被忽略的問題——老師只重視傳授方法,忽視學生的實戰能力!老師每次的輔導都特別地強調方法,而每次講到計算過程就一帶而過,不停留多一分鐘。
這里,由東莞理想家教網老師分析一下這種做法對孩子的學習有何影響。對于剛學解方程的初二數學,計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光會方法,沒有獨立解題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很多情況下,數學成績與之掛鉤。孩子在輔導的過程,會形成一種慣性思維:不懂的都問家教老師,他能幫我解決。雖然老師講解的過程學生都了解了,但學生卻缺乏面對題目的勇氣。有時候獨立面對稍難點的題目,學生就自認為不會解答,甚至有放棄思考的念頭。解題還沒思考就沒信心了,成功就相當于死在萌芽時期了。長期下來,學生的成績如何能提高?
因此,家教需要的是關注細節問題,方法不能過于單一。以前主張的題海戰術,現在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和學生,基本持反對意見。然而,題海戰術確實一個實戰寶貴的過程。多做題,解題技巧方面會有所提高,還有就是心理素質上有提高也是能對成績起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家教老師不應該過度忘我地付出,而讓學生養成依賴心理習慣,成為學生的拐杖。否則,輔導結果必然前功盡棄,這是我們都不愿意看到的。更多地讓學生接觸不同挑戰,提升心理素質,才是取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