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戶名:dgqjj
Email:webmaster@dgqjj.com
注冊時間:2012/4/8
最后登錄:2022/2/11
老油條
發貼數:2432
積分:7404
更新:2014/11/26
|
1 #
漢字的歷史
/>
漢字作為中國人流通使用的官方文字,其產生和變化已經歷經6000多年歷史,研究漢字的歷史使得我們更多地認識到古時祖先們的時代文明,聯想到先人以他們的智慧創造了當時的社會文明。對于漢字的歷史研究,我們不應該停滯,而是要從那些滄桑的歷史中挖掘我們現代的價值,比如印證史實作為前車之鑒。
1、漢字的神話歷史
在坊間傳聞中,創造漢字的人是黃帝的一個名曰“倉頡”的屬下。經過若干年的歷史發展,當時部落事務已經發展多到人都無法理清思路,畢竟人的記憶是“有限的”。在文字產生以前,人們已經使用“結繩”等方式來計數,但多個大數的記錄仍不便。面對戰事,黃帝為了精簡事務交流,黃帝下發了任務,讓倉頡想辦法解決信息記錄效率低的問題。
然而,經過大半年的苦思冥想,倉頡仍沒找到解決辦法。偶然一天晚上,倉頡仰望天際,發現星星可以聯想到很多實實在在的事務,于是,倉頡利用圖形作為記錄事物的方法,比如“水”,用6豎3列的方式寫成“川”字形,代表水,經過幾千年書寫的演變,最終變成“水”的寫法。此前的“川”字形在現代稱為象形字;而當時沒有紙張,只能刻文字到烏龜殼上,現代人稱之為甲骨文。
2、從漢字字型結構探討漢字的歷史
現代學者研究漢字發現,漢字主要可以分3類:第一類是象形字,就是跟很多實在的物體相像;第二類是會意字,比如日月組成“明”字;第三類是形聲字,形聲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的基礎上形成的,是由兩個文或字復合成體,由表示意義范疇的意符(形旁)和表示聲音類別的聲符(聲旁)組合而成。
可以聯想到漢字的歷史發展:最先的漢字主要以象形字為主,然而生活中事物太多,靠畫圖的方式記錄已經不能滿足生活需求了,畢竟太多筆畫難以書寫和記憶;然而先人發明了意會字,就可以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象形字組成新的含義的漢字;不過這樣的方式還是發展到了飽和狀態;然而這樣的方式依然不能滿足人們交流和使用,后面便產生了形聲字,這樣就能組合成更多的文字了。
3、漢字的歷史官方文字
從殷商時期甲骨文的產生,到現代各種類字體的出現,漢字的歷史已經發展了六千多年。主要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宋體-仿宋-黑體-綜藝體-彩云體-華文新魏-琥珀體-華文細黑-姚體-舒體-微軟雅黑體-幼圓體等字體的發展歷史。
推薦閱讀更多漢字的歷史資料:漢字的起源、漢字的演變過程、漢字的來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