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小孩拉肚子父母可能有點害怕,洗褲子會很難受!中醫認為,引起小兒泄瀉的病機,多以感受外邪,內傷飲食,脾胃虛弱為多見。病變位置主要在脾胃。由于胃主受納腐熟水谷。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脾胃受病則水谷不化,影響到消化,清濁不分,合污而下形成泄瀉問題;加上外感風寒外邪侵襲,飲食積積,脾胃虛弱,或因突然感受到驚恐、驚嚇,也會造成脾運紊亂,而發生腹瀉。
久瀉也會影響到體內陰陽平衡。常見“傷陰泄瀉”、“傷陽泄瀉”;可由斂陰、溫陽方向著手調理。從化學層面看待,經常拉肚子會導致影響過快流失是無法吸收,導致營養不良;另外流失了過多電解質會讓身體虛脫。
針對“傷陰泄瀉”證者,治療原則宜配合酸甘斂陰,藥方可用連梅湯調理。如有馀邪未清者,可去除方中生地、麥冬、阿膠,加上生白芍、生甘草、石斛、蘆根,以幫助清養胃陰。
“傷陽泄瀉”治療應采“溫陽救逆”,藥方可選用參附龍牡湯調理,泄瀉不止可加上干姜、白朮,以達到溫中扶脾的功能。其他單味藥應用部分,包括如蒼朮,也常用于治療幫助袪濕作用,以及車前子也有助緩和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