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戶名:dgqjj
Email:webmaster@dgqjj.com
注冊時間:2012/4/8
最后登錄:2022/2/11
老油條
發貼數:2432
積分:7404
更新:2013/6/8
|
1 #
高考改變了我的生活而命運能否改變
/>
2013年高考剛開考一天,明天依然是高三學子戰斗的日子。一年一度的高考可謂全球最壯觀的比賽了!之所以壯觀,一因為參加人數最多,二是因為參加高考的考生及其家庭極其高度重視,全家常常處于高度緊張狀態。
自古至今全國范圍選拔考試是決定未來命運的重大事件,尤其是對于沒有社會背景的人而言,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高考視為人生分水嶺不算過分,因為在中國,通過高考改變命運是大眾化的成功之路,高概率事件,可以說高考是一次全國范圍內的命運大洗牌。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實施擴招政策,上大學不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只是上什么樣的高校和專業問題,同時我們卻面臨這樣的一個社會現象:高校畢業就面臨失業,這種現象不再是中國特有的現象,是世界范圍的普遍現象。英國《經濟學家》雜志總結出這樣的擔憂:畢業即失業。實際上,在全球仍處在經濟危機復蘇的背景下,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失業在年輕人中蔓延。根據聯合國的數據,目前世界失業青年人數約2.9億,占全球青年總數的25%,幾乎和美國人口相當。
具有中國特色的是,高校畢業生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考公務員,固然具有高等學歷的公務員可提高公務員素質,但如此競聘規模卻透露出復雜社會現象,公務員穩定工資待遇,甚至可能豐厚灰色收入;個人在社會上上升發展空間的有限;當前我國民企發展規模不夠壯大,中小企業生存艱難(中小企業是解決就業的主力軍);中國傳統意識中的不正確的對職業歧視偏見的意識.....
從目前就業情況來看,高職高專就業形勢好于高校畢業生,本科畢業生好于研究生。一個白領金領歧視藍領的社會,是一個就業觀念不正常的社會!必究,社會需要合理人才結構來支撐整個社會的發展,同時在科技發展迅猛的今天,藍領是支撐科技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科技力量。然而在我國,將高職高專作為主動選擇僅僅是少數,絕大部分選擇高校。
眾所皆知,德國的制造業始終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學生就業率高,究其原因,德國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德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展職業教育的國家之一,其職業教育水平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德國采取雙重職業教育體制。據統計德國大學畢業生占同齡人的比例僅為20%,將近80%的年輕人接受的是職業教育,并以此走上工作崗位。在這種體制下,學生每周在技校學習幾天,同時與雇主簽訂協議,在工廠里當學徒,并得到一份有zheng府補貼的工資或者津貼。與此同時,德國各職業技術大學,還頻頻推出各種適應市場的高等專業,如牛奶碩士專業、反腐敗MBA等。正是通過成功的職業教育,為德國制造提供了大批優秀的產業工人。
由此看來,就業問題不僅僅需要國家層面政策引導,“歐洲2020戰略”十年發展規劃明確將教育和培訓定位為各國擺脫危機的關鍵舉措,同時對于個人來講,自我人生規劃與定位很重要。高考絕對改變命運即將成為歷史。
作為理想的社會,應該為每個人都提供多元化的選擇環境。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從個性秉性到能力,單一的選撥衡量機制不僅導致人才的淹沒、個性的泯滅,而且導致社會資源浪費,社會不和諧,這些都是每個人都不愿看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