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家長不應認為別的孩子總比自家孩子優秀 |
文章來源:東莞理想家教網 文章作者:Admin 點擊:3030 錄入時間: 2011-5-10 大 中 小 |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許多家長尤其喜歡拿自家孩子跟別的孩子作比較,別家的孩子懂事,也聽話,總是勤奮好學,自己的孩子感覺不到有任何的優點,甚至因此跟孩子鬧矛盾。當然,這也是家長的一番苦心,希望通過這樣的激將法激勵孩子向好孩子看齊,以優秀的孩子做榜樣。 然而,這種做法的結果是常常讓孩子感到有壓力、自卑、沮喪或妒忌、認為家長不能理解自己,容易形成“代溝”。長期讓孩子處于此環境之下,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很不利。這就是家庭教育中出現的“一廂情愿”現象,家長只看到這種教育方式好的一面,忽略其反面。 有些孩子覺得自己的父母老是羨慕別家的孩子做得好,有時不能激勵孩子的向好的一面發展,相反讓孩子覺得自己根本沒有能力做到別的孩子那樣,在壓力中失去信心,造成自卑和沮喪的情緒。孩子的想法簡單,但是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得不到長輩的贊賞而受到家長“不如別家孩子”的刺激,會讓孩子感到無地自容,甚至認為自己就是做不好,達不到父母的要求。這樣的消極情緒對孩子的發展不利,而且讓孩子逐漸走向叛逆化,在家長與孩子之間形成不可逾越的代溝。 俗話說,人比人,比死人。把別家的孩子當做自家孩子的標準或要求,家長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分離于家庭之外,甚至是多余的一個人。如此一來,孩子只會更加缺乏斗志與熱情。雖然性格的形成對于青少年或幼年的孩子來說可塑性比較強,但是已經形成的性格表現或已經養成的習慣總是有“稟性難移”的特點,因此父母總是拿孩子跟其他孩子作比較可能因此影響到孩子的一生,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的話。 家長應該清楚認識到,一個人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優點與缺點。一個人的身上不可能只存在缺點沒有優點,關鍵是家長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與長處。通過對孩子優點的促進,讓孩子把優點作為自己的驕傲,以此為信心與前進的動力,這才是身為家長需要有的睿智表現。一味貶低孩子的能力,或以批評的方式教育孩子可能導致孩子感到恐慌,自暴自棄。 好的教育方法能讓平凡的人變得積極向上,追求上進;不科學的教育方式,可能導致孩子的個性扭曲,這在家庭教育中顯得尤其重要。家長應該以一顆平常心,根據孩子的獨有的個性特征,塑造孩子的個性化。(東莞家教網☆理想家教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