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戶名:dgqjj
Email:webmaster@dgqjj.com
注冊時間:2012/4/8
最后登錄:2022/2/11
老油條
發貼數:2432
積分:7404
更新:2014/11/27
|
1 #
關于漢字的故事 巧解漢字迷避免觸發戰爭
/>
在古代中國,雖然人們勇敢、善戰,但作為社會的底層人民,最怕的就是戰事。農民百姓在戰事當中猶如處于水深火熱,苦不堪言,一方面要接受官方的征兵,壯丁都抓去充軍,親人朋友安危不保;另一方面,戰事意味著農作停止,面臨饑荒侵蝕,還會引發大片地區瘟疫,不是餓死就是病死。歷史上有個關于漢字的故事,讓國家避免觸發戰爭。
關于漢字的故事如下描述:
相傳在公元一千多年,那時正值明朝統治,北方匈奴計劃進攻中原,便派人先送來一張“戰表”。皇上趕緊拆開一看,原來是“天心取米”四個大字。滿朝文武大臣,沒有一個解得此謎。不知北方匈奴想表達什么意思,就意味著不能準備迎戰,那傷亡可想而知。焦急的皇上無法可想,最后無奈只得張榜招賢。這時,宮中一個名叫何瑭的官說,他有退兵之計,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是今河南武陟漢人,明弘治十四年中河南鄉試第一名,后進京參加會試和殿試,進士及第。他指著“戰表”上的四個字,淡定地對皇上解釋說:“天者,吾國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奪我國江山,取君王之位!被噬霞钡溃骸澳窃趺崔k呢?”何瑭說:“無妨,我自有退兵辦法!闭f著,提筆在手,在四個字上各添了一筆,原信退給了來人。
這就是聰明的中國古人,巧解漢字迷避免觸發戰爭,以過人的智慧、彰顯了一國之魄力。原來,何瑭在“天心取米”四個字上各加一筆后,變成了“未必敢來”。匈奴的領兵元帥,原本認為中原是不會也不敢應戰的,可是拆開“戰表”,頓時大驚失色,急令退兵。
另一則關于漢字的故事素材:
從前,為了解除猛獸傷人的不安,某村的人會集中到某片山上砍柴。然而其中有個人砍柴時用力過猛,不小心甩掉斧子傷了旁人。傷者到衙門告狀。那個人慌了,忙寫了一份檢討說明,文中是這樣寫的:某日砍柴時用力過猛,用(甩)斧子傷人。“判官一看就定了他的罪名。少寫一個勾,代表的含義完全不同,從無意傷人變成故意傷人,讓自己丟了性命!由此看來,每個漢字,多一筆,少一劃,含義完全不同,F代社會中更是一字千金,寫錯了,后果不堪設想。
讀完漢字的故事,推薦閱讀以下漢字相關資料:
漢字的來歷、漢字的演變過程、漢字的起源、漢字的歷史、關于漢字的笑話、筆畫最多的漢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