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大了,思維、性格也會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的發生變化。其中,孩子在讀初中階段變化是最大的,性格、思維也是在那個階段基本確立。很多家長都覺得,怎么我的孩子一上到初中,性格和思維方面變了這么多呢,孩子在初中的時候打好學習上的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他在讀高中的時候也會保持這種習慣,直到他考上大學。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長大成材,往往用這種方式去培養自己的孩子,但很多父母為孩子做了很多,卻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有些孩子還會反感自己的父母親。這里就存在著怎樣與孩子溝通,怎樣幫助孩子學習的問題。
孩子在上初中的時候有三個比較突出的特點:
1、較強的自尊心
孩子上初中了,已經長大了,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像小學那樣用小學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對孩子除了打,就是罵,根本就沒給機會他自己解釋一下,尤其是當著其他人的面,當面奚落孩子,這樣會讓他感覺很沒面子,自己以后很難在別人面前提起頭來。這種教育方式往往沒有很大的效果,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家長要用平等的方式去對待孩子,孩子做錯了事,可以解釋,這樣也可以維護他自己的自尊心。作為家長就是引導孩子在成長道路上走得更好。
2、獨立意識增強
孩子在上初中的時候,獨立意識會增強。遇到難題,一般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很少和家長商量過之后再做決定。而我們家長在這個時候,也要適當地伸出援助之手,因為孩子在處理問題的時候,經驗尚且不足,更何況見識呢,遇到大問題的時候,家長就要站出來了。這樣既可以讓孩子得到鍛煉,也可以使孩子不反感自己的父母,認為自己的父母也是比較開朗的,很民主。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例如那些“神童”,十幾歲就上大學了,但是在生活上表現得一塌糊涂,什么事情都要父母親力親為,這樣出道社會上之后,又該怎樣生活呢?作為家長我們要在適當的時候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盡可能提供更多的機會鍛煉自己的孩子。
3、思想不成熟,容易受到壞的影響
在上初中的孩子,思維還是比較敏感,容易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壞的影響。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經常關注孩子的日常生活情況。尤其是他上學的時候,要留意他是跟哪些人交朋友,有沒有跟社會上的人物來往。家長有時候要跟老師聯系一下,了解一下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或者在周末的時候,跟孩子談談心。盡量讓孩子在成長的大路上,少走點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