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一句不經意的言語或一次無意識的舉動,都極有可能給孩子的未來帶來或好或壞的影響。因此,要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就必須要有原則。
1.家長要學會傾聽
家長要把孩子看做是一個獨立的、平等的個體與其進行交流。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不要忙于下結論,要等孩子把話說完說清楚以后,再發表自己的意見,要設身處地地為孩子想一想,不要忙于糾正,否則會越糾正越偏離。我女兒今年只有11歲,我常常能俯耳傾聽她的心聲,甚至走近她的世界與她用心交流 女兒在日記中寫道:每天與媽媽說話是最高興的時候 媽媽就像我的朋友 孩子的話讓我感動良久,我深深地意識到作為家長耐心傾聽的重要性。
2.家長要避免發出矛盾的信息
正如心理學大師米紐琴所言:“有些父母管教孩子的方法是互相抵消的,一加一等于零。”相互矛盾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有“無論如何做都是錯” 的感覺,久而久之,就會發展出某種混亂的行為來逃避這種兩難情境。因此,父母要想在孩子心中樹立威信,就應做到言行一致、恪守承諾。
3.家里不能規矩太多
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里應有規矩,但如果規矩太多太雜人人都會犯規,就失去了定規則的意義。另外,家長在執行規矩的時候,態度要堅決而溫柔,不能搖擺,也不能過于嚴厲。家長還應特別注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能傾聽孩子的心聲并尊重孩子,讓孩子在快樂的環境中受到熏陶,健康成長 在家長犯錯誤的時候,要放下架子主動向孩子承認錯誤,而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要做到以鼓勵和說理代替責罵,這樣,讓“愛”化解孩子與父母間的鴻溝,也讓父母在孩子心目中享有至高無上的親情地位。總之,家庭教育的原則不能走極端,父母最好在實踐中積累取得“無為而治”的教子方法。
聲明:本文可能摘錄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積極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立即對文章作刪除處理。聯系方式請查看網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