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很多人都這樣講:中西醫(yī)都怕治咳嗽,父母也不知孩子咳嗽老不好怎么辦。只要遇到咳嗽,就得非常謹慎。有的人把它當小感冒看,隨便買些藥吃,例如枇杷膏之類的成藥,其實這有可能會耽誤了病情的。
咳嗽到底是怎么回事?
咳嗽,有不同季節(jié)的咳,例如春咳嗽和夏咳嗽不一樣。也有虛咳、寒咳、熱咳,都得要分清楚。它們的治療方法也不一樣。中醫(yī)是用“陰、陽、表、里、虛、實、寒、熱”等八綱來形容病情的。肺生病而咳,當然也用虛實寒熱來說明,有肺虛、肺實、肺寒、肺熱等。中醫(yī)認為肺是很嬌嫩的,叫做“嫩臟”,它碰到寒、熱、濕、燥都難承受。
所以中西醫(yī)生們都認為咳嗽難治。寒傷肺成為肺寒而咳,熱傷肺就肺火咳嗽,燥為肺的本氣,但太燥了也難以忍受,濕了,也讓肺中產(chǎn)生濕痰,它的病情太難辨了。弄錯了就是不行,有時發(fā)現(xiàn)醫(yī)生的用藥竟會南轅北轍。
該怎么判斷自己的咳嗽是哪一種?
先看有痰沒痰;沒有痰的,大部分是燥咳,就是感覺干燥。喝水也好、不喝水也好,還是干燥的,這種干咳是最難治療的。
記得小時候感冒,媽媽會問我“痰的顏色怎樣”。感冒跟痰的顏色有什么關系呢?有痰的話,要看是黃、是白、是稀、還是濃的?稀的一般來說是所謂的“虛痰”,濃痰就是“實痰”。黃的就是“熱痰”,白的是“寒痰”。寒、熱、虛、實就分別出來了。
中醫(yī)遇到寒就用溫法治療,遇熱就用清法治療;遇到虛呢,就用補法治療,要是實病呢就要瀉了。有燥用潤,有濕就用燥法。
如果有痰、沒痰的部分判斷清楚了,就容易治了。其實講,咳嗽有很多種,而有痰的咳嗽還是比較好治的呢。有痰就能把肺、氣管里面不好的東西排出來了。干咳嗽就比較難辦。
干咳,咳很久的病人,該怎么辦?
中醫(yī)還有辦法,遇干咳可以使用潤法,把它潤濕一下,讓里面的黏膜分泌黏液,也就是化出痰來,用醫(yī)學的觀點講叫“化痰”。化痰就可以把氣管里附著的髒東西變成痰,中醫(yī)就是補一點水,讓它“潤一潤”的意思。
咳的基本原因,必是有什么東西沾黏在氣管、支氣管里面了,這些髒東西就因為它干燥,排不出來,讓氣管壁的黏膜多分泌一些黏液,可以把那些不好的東西帶出來,那也就是痰。就像拖地板,髒了可以弄點水,就容易清干淨了。
枇杷膏可以用治咳嗽嗎?
枇杷膏的用意就是潤,也有鎮(zhèn)靜的作用,枇杷膏這一類的藥,在吃的時候覺得有點涼,就是一種鎮(zhèn)靜的藥方,又再加上像枇杷葉、川貝、括蔞之類有潤作用的藥物,使黏液、痰分泌出來。
只要是干咳,吃枇杷膏就可以了嗎?
不見得,我一般用潤藥物加在藥方里頭,例如:麥冬、黃芩、括蔞、川貝之類的。有人覺得枇杷膏很好吃,又可以治病,不過,不可以常吃或多吃,這里頭有一些鎮(zhèn)靜的成分,不見得好。
如果咳嗽了,可不可自己簡單的判斷后,做一些自我保養(yǎng)就好?還是一定要看醫(yī)生?
一般來說,看醫(yī)生比較好。中醫(yī)治咳嗽,認為有小塊痰時,就要把那個小塊的痰化成大塊,讓它比較容易排出來。中醫(yī)治咳嗽和西醫(yī)治法大不同,西醫(yī)治咳,常常用鎮(zhèn)靜劑止咳;可中醫(yī)不是的,中醫(yī)常用溫、潤、補、清等方法,根據(jù)病人的表現(xiàn)而使用各種方法治咳。
孩子咳嗽老不好怎么辦:曾看過一篇文章,說如果常常咳嗽的人,使用西藥久了之后,肺里面會積一些不好的東西,很容易得一些不好的病。那主要因為鎮(zhèn)靜的關系,讓你不咳了,但不是治病,只是擋住了咳,你以為病好了,其實里面有一些致咳的壞東西還沒排出來。
咳嗽就是人體的一個反射。在里面的污染物,這些不好的東西不排出來是不行的。中醫(yī)在治咳嗽病的時候,藥里頭還是有一些鎮(zhèn)靜劑的,有時是讓咳嗽減緩的藥物,咳的情況就減輕了,不那么難受而已。最后,還是要用治療的方式,要把病治好的。
對咳嗽的認識,其實咳嗽并非不好,它提醒我們,氣管里有些不好的東西該排出來了。除了這,常常咳嗽的人,要注意一些食物的禁忌,例如香蕉、橘子、蓮霧、還有西瓜、芒果、鳳梨不能吃,吃了病情反而會更嚴重,所以要忌口。先忍耐一下,等咳嗽好了才可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