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嶺山中學雖然不是東莞市內最好的中學,但位于大嶺山最繁華的街道附近,距離松山湖、東莞理工學院亦靠近,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可以利用大學圖書資源等。
【校長致辭】
大嶺山中學的發展變化與建設成就,凝聚著歷屆黨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領導的重視和關懷,凝聚著社會各屆人士的支持和幫助,凝聚著歷屆師生自強不息、奮發向上、不甘落后、默默耕耘的智慧和汗水。
建校以來,學校歷屆師生發揚了老區人民的優良傳統,不畏艱難、頑強拼搏,在風雨中、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條艱苦創業的發展之路,成功創建了市一級學校。
站在市一級學校新的起點上,我們嶺中人須進一步弘揚頑強拼搏、艱苦創業的精神,確立先進、科學的教育理念,堅持以人為本,重視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重視學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學生特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致力營造寬松、和諧的校園環境,為嶺中的再次騰飛作出不懈的努力。
愿嶺中的明天更加美好。

【學校簡介】
大嶺山中學作為一所鎮屬完全中學,自1968年創辦以來,已經開班辦學三十余年,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管理經驗。占地面積6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4978平方米。學校布局合理、設施齊備、環境優美。校園綠化面積20700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92%。可容納40個教學班,2200名學生。
學校師資隊伍實力雄厚,教職工160多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占專任教師13%,中學一級教師占專任教師65%。市名校長培養對象1人,省級骨干教師培養對象1人,市名教師培養對象2人,市學科研究會理事3人。
學校以“和諧發展”為基本辦學理念,具體實踐“懷和諧之心,做和諧之事,求和諧之美”之校訓,以建設區域性精品學校為辦學目標,樹立“以美育人,尊重個性,多元發展”的教育教學思想,積極實施素質教育,不斷發展壯大,走出了一條“質量立校,科研強校,特色活校”的辦學之路,取得了豐碩的教育教學成果。
【辦學歷程】
大嶺山中學前身為大嶺山鎮民辦林業中學,1968年9月轉為東莞縣公辦中學,校址設在距大嶺山鎮府駐地以東300米的抗坑小山上。建校初,四周是并列的磚瓦平房,東南為教室,西北為教工、學生宿舍,中間是操場。總占地面積為490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2100平方米。當時只有民辦教師5人,職工2人。
1980年前, 均招兩年制初中一個班,高中兩個班。設有校辦小農場,有水田兩畝三分,山地20畝,魚塘八畝。 1981年9月學校因缺乏師資經費和設備,高中停止招收新生。1986年,恢復職業高中招生,先后開設林果、文秘、財會、企業管理等專業。1989年9月,經上級領導批準,原大嶺山第二中學正式并入。1992年9月,恢復普通高中招生;2002年7月,職業高中部分停止招生。
1971年成立學校黨支部,1972年成立共青團支部。1978年,東莞縣財政局撥款四萬元,大嶺山公社自籌一萬元,將西面課室改建成兩層磚瓦結構的教學樓,建筑面積980平方米。增建教師宿舍一幢,面積350平方米。1985年,投資18萬元(其中東莞市教育局撥款8萬元,大嶺山區公所集資10萬元),新建教學樓1285平方米,宿舍400平方米。
1987年,大嶺山鎮集資12萬元,擴建教學樓。1989年圖書實驗大樓落成,設有1個化學實驗室、2個物理實驗室,1個語音室、1個圖書室,1個生物實驗室,各室的儀器設備也逐漸完善:圖書室藏書15000多冊,教學電腦54臺,各室的儀器均按省二類標準配齊。1991年投資46萬元興建一幢五層共18個課室的教學樓。2000年再投資96萬元建成學校辦公樓。
2003年,鎮政府投資近3000萬元對嶺中進行重建,按省一級學校標準配置教學設備,學校辦學條件得以徹底改善,2005年成功創建市一級學校。
【辦學宗旨】
服務社會,澤被后人,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基礎教育。
【辦學目標】
建設區域性精品學校
【辦學特色】
學校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確立“以美育人,尊重個性,多元發展”的教學理念,以體藝教育、英語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科技創新教育為突破口,扎實推進素質教育,彰顯辦學特色。
【辦學成果】
學校先后被評為“東莞市文明學校”、“東莞市初中教學一、二等獎”、“東莞市綠色學校”、“東莞市群眾體育先進集體”、“東莞市貫徹體衛兩個《條例》先進學校”、“東莞市一級學校”、“東莞市文化建設先進學校”、“東莞市交通安全文明學校”、“東莞市巾幗文明崗”、“東莞市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東莞市科普特色學校”。
【校 訓】
“懷和諧之心,做和諧之事,求和諧之美”
【招生情況】
每年秋季均招收初高中新生各6個教學班,共552人。
【聯系方式】
校長:李偉明 電話:0769-81626322
學校電話: 0769-85616811(辦公室) 0769-83351117(教導處)
地址: 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教育路10號
郵編: 523820
傳真: 0769-85616811
E-mail:dls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