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給自己找一個理由——當教師的理由,我度過了最煎熬、思想斗爭最激烈的一個月,糾結了很久,在最后做出留下的抉擇時,突然如釋重負,因為我終究不能把自己想要的成全建立在愧疚之上,感謝所有認可我的人,你們為我做的,我只有感動、感恩和愧疚,我只有鞭策自己努力再努力,不斷充實、豐富自己,才能對得起大家對我的這份沉甸甸的信任和厚愛。
其實這段時間也一直在思考,我究竟想要什么?我想要體現的職業價值感、成就感應該建立在什么之上?在煎熬的時間里,我看了三本書,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田俊國寫的《上接戰略,下接績效:培訓就該這樣搞》一書,讓我看到了作為一名成功培訓師所傳遞的幸福感和價值感,也許我也可以嘗試一下,把自己平時的一線經驗積累起來,總結提升到理論的高度,傳遞給大家,這不也是自我價值的體現嗎?英國尼爾寫的《夏山學校》讓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諦,要走進孩子的內心,真正了解他們需要什么,而不是大人一廂情愿的給他們設計條條框框,給孩子適度的空間,反而會激起其內心向上的驅動力。猶太人沙拉寫的《特別狠心特別愛》,讓人領悟到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真正的成功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以獨立的人格面對世界;溺愛是害,狠心是愛。尤其喜歡沙拉在最后一頁寫的一首詩《東方紅了》,我把它進行了改編送給自己:東方紅了,陽光跳進心房,趕走過往的車輛,之后的你有了方向。推開窗,滿天的星星是那感恩人心靈的眼光,你的愿望我的期望,給你勇氣為你鼓掌,明天會比今天更寬廣。
我想:作為一名教師,對于學生而言,能把自己所學成功的傳授給他們,讓他們學有所得,身心健康的成長;對同行而言,能把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成功的傳遞分享給他們,這不就是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和成就感嗎?
書的力量確實還是比較大的,能讓人找到一些慰藉,看到一些方向,明白一些道理。當我走在迷途之上,書籍給我當教師的理由,非常感謝它們。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我渴望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自己的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