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高考對于大部分高三學生來說,那是人生第一次,并沒有多少考生會有多少高考經驗。我們都知道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學習或工作的效率都能得到極大的提升。家教老師不僅要輔導好學科課程,還要提醒學生調整好作息時間,幫助考生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安排計劃。這樣一來,家教老師所體現的價值就會更高了。
從近幾年參加課外輔導的高中生來看,絕大部分來到東莞理想家教的學生都沒有制定好科學的作息時間,什么時候該學、什么時候該娛樂,他們沒有一定的計劃去執行。換句話來說,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無法體現時間安排的合理性。面對高考臨近,考生雖然加大了學習時間的投入,但如果沒有合理的作息時間,也就不會有多大的學習效果。在高考生作息時間安排上,有2種現象應該避免發生:
第一種不合理的現象是,有些考生覺得高考就要到了,要靠自己復習了,該拼命了,于是加班加點夜以繼日。這樣不求效率、死拼硬搏的做法增加了孩子心理壓力,容易身心疲憊,很難進入高考狀態。這樣拼命地學習,即使能多學點知識,可到時候進入不了狀態,心理壓力大,疲憊不堪,發揮不出正常水平,實際上是吃虧了。
留意到有這種現象時候,家教老師有必要和考生商量規劃出一個按時間辦事的復習方法,每天上午幾點到幾點復習功課,下午幾點到幾點復習功課,晚上幾點到幾點復習功課。并且要留有余地,不能連軸轉,從早上學到晚上,盡管時間多了,也可能學習12個小時、13個小時,其實真正的效果還不如8小時、不如7小時。離高考還有半月時間,考生著急可以理解,老師著急也可以理解,但是家教老師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從效率出發,從高考的實效出發。不能靠主觀愿望去硬拼。
第二種不合理的現象是,有的考生臨高考前回家自己復習功課不知怎么下手,坐不下來,一會兒做做這方面的內容,一會兒做做那方面的內容,心沉不下去。其實這也是一種緊張的表現,對高考心中無數,沉不住氣。家教老師首先的任務是幫助考生安下心來、鎮定下來,實事求是,穩定前進。也不要力求在這半個月內使成績上一個很大的臺階,那也是不可能的。下多大力氣有多大收獲那就滿意了,能考出咱們現在的成績就是成功,考出現在的水平就是成功。
若發現考生有此種現象發生,作為家教老師不要經常說,“看人家誰誰誰準備報什么什么學校,看人家怎么怎么樣”。這樣說多了考生會心煩。還是先讓考生靜下心來,然后幫助他(她)制定一個作息時間表。有了一個比較合理的作息時間表,考生的心情也會逐漸安定下來,什么時間辦什么事,什么時間復習什么功課,他也就比較容易把心態平靜下來,穩定下來。
在制定作息時間表時,根據筆者多年的研究經驗,一定要留有余地,要相對地給考生留有文體活動時間,這種活動不是去參加什么比賽或去游幾個小時泳,考生學習了一兩個小時感覺有點疲倦,或一門課復習完了再復習另一門課之前,去散散步,跳跳繩,聽聽音樂都可以;在復習兩門課的交叉之間,活動10到15分鐘都很好。考生制定一個具體作息時間,至于那段時間做什么是他自己的事,我們點到了他能辦就行了。文末再強調一下,最好在午飯后休息20到30分鐘,再睡半小時到一小時午覺,這對考生解除疲勞、提高下午的學習效率是會有幫助的。
家教老師要及時提醒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的考生,最好在高考前的半個月里建議家長協助老師,盡量不讓考生接觸網絡,或者做跟高考無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