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56號教室》,我如同結識了一位卓越的教育專家,由他牽引著走在教育的長廊同時聆聽他娓娓道來的講述——教育的真諦和成功方法。讓我更深層的思考基礎教育的原則究竟應該是什么?要怎樣地去實施和實踐。此章節內容讓我對引導孩子讀書有了新的認識。
在生活、工作中相對來說自己還算是比較愛讀書的人,因為無論面對學生還是自己的孩子,我都主張他們平時多讀書,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自以為此方面做得還算過得去。但今天看來自己在閱讀的引導方面還存在很大的方向性錯誤。
很少有孩子愛讀書,為了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我最初采取的方式是無論什么書只要孩子愛讀就好。我想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在讀書的內容上會有所突破和指向。因此,帶孩子去書店的時候,我從不限制孩子的選擇,只要你喜歡就買下來,從不阻撓。但今天看來是不完全正確的。
挑選優秀的文學作品。根據孩子的年齡、興趣等特點幫助和建議孩子選擇讀書的內容,這樣可以使孩子免除和糾正讀書中的一些誤區。在選擇圖書時成人要把握主流書籍,適當征求和采納孩子的意見幫助孩子選擇。讓孩子與優秀作品進行思想上的對話,從作品中潛移默化地汲取到良好品質和作品蘊含著的知識,使孩子變得更高雅博學。
讓孩子多多接近圖書館。面臨當今信息世界的發達,家庭信息設備的增加使很多家長認為沒有必要再帶孩子去圖書館,自己在家可以通過各種網絡渠道就可以博覽群書,即省力又省錢,大不了在網上訂購,孩子可以在家自享其樂,何樂而不為。其實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帶孩子去圖書館在讀書的同時更好地感受讀書的氛圍,在那里孩子們可以感受到不出年齡層人的讀書氛圍,感染孩子更加熱愛讀書,知道讀書是一個學習,是生活和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外,讀者之間還可以進行無聲(了解他人讀書的類別和內容)和有聲(小聲簡單)的交流,這些都可以拓展孩子讀書的范圍和擴大孩子們的眼界,增長知識,培養孩子們的興趣。
成人要經常參與孩子的讀書,友好陪讀。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們捧著一本書看著看著或笑出聲來,或歡呼,或流露出贊嘆厭惡,或拉著大人一起分享,或滔滔不絕地表述等等表情和行為,這說明孩子與書的內容產生了共鳴,這時大人們可以適時地給予支持,理解和贊賞,切不可在孩子渴望地拉著你一起讀書的時候置之不理,友好地氛圍下適當地配合孩子讀書和孩子一起討論內容,這樣會增加孩子們的讀書興趣,感受到讀書的成就感。
熱愛讀書的人生活精彩,熱愛讀書的孩子將擁有更美好、更精彩的人生。做為教育者我們的精彩在于為孩子們提供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最后再次分享書中影響我最深刻的內容:
佳句:培養終身閱讀的孩子。要讓孩子在長大后成為與眾不同的成人——能考慮他人觀點、心胸開闊擁有和他人討論偉大想法的能力——熱愛閱讀是一個必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