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慚愧,兒子都九歲了我才看到這本書。這些年也一直在不斷學習如何做一個好媽媽,其間,有快樂、有辛勞、有迷惑、有頓悟……兒子的成長過程也是我學習當媽媽的過程。養活一個孩子很容易,但要養育一個孩子實在太不容易了!在讀這本書以前,也讀過一些育兒方面的書,卻沒有一本讓我這么震撼。以前那些書大多都是一些不實用的教條理念,告訴你遇到什么情況應該怎樣處理,這些東西看的時候都明白,可真遇到情況了卻不好操作。
我自己知道,現實生活中我稱不上個理性的媽媽!每次育兒過程中遇到棘手問題時,特別是緊急問題時,我卻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比如:我兒子陳飛甫做事磨磨蹭蹭,眼看著今年九月份要上四年級了,可是做什么事都不緊不慢,吃飯要五十分鐘,上個廁所就在洗手臺玩呀玩,我要是不催,他就更不著急。每天放學回到家后總是慢悠悠的從書包里拿出書,接著擺在桌子上,然后又磨磨蹭蹭地拿出筆,結果作業差不多每天都寫到10點,他們班同學早早的都到院子里玩耍了。盡管我經常催促,甚至動怒使用暴力,一段兒時間改好了,但過不了幾天就又犯了老毛病。可是而當我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里的第四章節第一小節“不磨蹭的孩子,做事更有效率”時發現書中有和我們相似的案例,并且分析了原因,找到了針對性的處理方法。
原因一,缺乏興趣。孩子做感興趣的事往往動作很快,沒興趣的事就做得慢吞吞。譬如,如果你說今天要帶他去動物園玩,他可以在3分鐘內穿好衣服、襪子,還反過來催大人;如果換成要他去收拾地上玩具的話,他就會磨蹭半天也不去做,即便去做了動作也慢吞吞。很多孩子對于做作業缺乏興趣,加之作業又多,所以做起來就喜歡磨蹭。比如,寫到一半常常發呆或做小動作,遇到難一點的題目就馬上找媽媽等。
原因二,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孩子之所以慢吞吞,是因為注意力分散。當他做事時,無法把精力全部集中到所做的事情中,導致效率低下,完成的速度也就比別人慢。
針對原因又說出了3點方法:1.激發孩子的興趣
媽媽可以選擇孩子平時最愛聽的故事、最愛玩的游戲、最愛看的動畫片等,激發孩子做事的興趣,促使孩子快速行動。如孩子愛聽故事,媽媽可以對他說:“你快些把餐桌收拾干凈,把碗筷放入盆中,我們就可以將昨天的故事講完了。”用用這種方法家長要注意,不能用說謊話欺騙孩子,答應的事情一定要兌現,否則,不僅達不到目的,還會對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帶來消極的影響。
方法2.培養孩子集中注意力
書中前面提到過,專注程度能解決一個人在學習和工作中的成績。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提高效率,加快成功的步伐。在平時的生活中,媽媽要教育孩子,不管學還是玩,不管喜歡還是不喜歡的事,都要一心一意地去完成。比如在孩子玩耍的時候,媽媽不要頻繁催促孩子學習,出門旅行也不要總提到學習的事。如果孩子能專心、高效地完成一件事,媽媽應給與鼓勵。
方法3.給孩子做好榜樣
如果媽媽也有磨蹭的壞習慣,一定要改,要養成雷厲風行、干凈利索、動作快捷迅速的做事習慣,讓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中。和孩子一起做家務活時,還可以比賽看誰在規定時間內做得又快又好。這樣既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又幫助自己和孩子都養成了做事干脆利索的好習慣。
方法4.培養孩子的時間感
提高孩子的辦事效率,就要培養孩子的時間感。所謂時間感是指孩子對時間的感知能力。首先要教會孩子認識時間,包括日期、四季、時、分、秒。進而培養孩子對時間的把握和支配的能力。一個有時間感的孩子,通常做事情都比較有條理、主次分明,懂得合理的使用和分配時間。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財富,也是父母心中的希望與寄托。每個孩子小的時候,都是看著媽媽的背影長大的,看到媽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耳濡目染中就學會了勤勞;看到媽媽日夜操勞,勤勞儉樸,便學會了關系體貼,勤儉節約;看到媽媽孝敬老人,便學會了尊老愛幼;看到媽媽罵人,便學會了說臟話;看到媽媽花錢大手大腳,就學會了揮霍……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就是這樣的,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