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頻發冷漠待人的大事件,這就更要思考一個人的愛心如何培養了。長期以來,孩子從小就沒有得到正確的指引,缺乏愛心是這些冷漠事件的根源,那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呢?
上兩周班級家委會組織了一次“賞莞邑美景,愛幸福之家”親子游活動。孩子們一路歡心,一路擁抱春天。本來打算讓孩子們騎單車欣賞優美的松山湖景點,但那天陽光充滿無限熱情,木棉花開燦爛,一派春意盎然景致。游人如織,都是為這松湖之春而來。為了孩子們的安全起見,經過家委會成員討論還是坐小火車欣山賞湖。
在坐車途中,卻發生了一段“小插曲”:一位騎單車的二十來歲年輕女孩不小心碰到了小火車,頓時,車上以及路上游人都投去關切的眼神,生怕發生什么碰傷與意外。而此時班上一個男生卻冒出了一句:“撞死她!”這真是語出驚人,不禁讓人身冒一陣冷汗。幸好那位女孩事后沒有大事。
看著鮮艷的班旗,看著孩子們車上談笑時純真的笑臉,再看這孩子口中的“撞死她”,顯得多么的格格不入。作為老師的我真是有些無言以對, 但還是說了句:注意自己的言行。
說完后,心里還是久久難以平靜……對于孩子來說,也許他只是一時的覺得好玩,也許并沒有我想象的那么惡劣,我也沒有必要小題大做,或者去批評教育他,這樣也許對于所有的學生和家長來說會影響大家此次游玩的心情。
但卻給了我幾分思考:難道孩子心中就沒有關愛嗎?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是什么觸發他說了此番話語?
都說教育是讓人變得優秀,更多的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優秀,讓更多的孩子懂得愛。愛自己,愛父母,愛身邊的人。一個心中真正有愛的人,才能接納與包容這個世界。
心中有愛,天地寬闊;中有愛,春暖花開;心中有愛,這世界與我同在……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前幾年北京發生的清華學生硫酸潑熊事件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當時衛生部還組織專家針對劉海洋事件,對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教育等問題進行分析。衛生部疾控司慢病處的有關負責人說,舉辦這個討論會的目的是告訴家長們,孩子的智力培養和心理素質培養都十分重要。
在中國,能考上清華大學實在不易,能被推薦為清華的研究生更是難上加難。在學習成績上如此優異,在道德上被稱為榜樣,懂禮貌,孝敬父母,尊敬老師,與同學和諧相處,遵守紀律,熱愛集體,這等品學兼優,無可挑剔的劉海洋,真可謂是學業優異,事業寬廣,前途無限。但此次事件卻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揮之不去的問號:劉海洋到底怎么啦?
劉海洋同學做出這等殘忍無德,低下可憎的事來,不能不使人費解,令人憤慨,更讓人震驚。為什么?一個巨大的問號懸在人們的心頭,遲遲不肯消去,因為它無解嗎?幾年過去了,還是會有青年學生、成人和老人、媒體就此問題來與我探討,無一例外地想尋求一種答案。似乎“潑熊事件”背后埋藏著一種隱患,它也許會爆發成“精神瘟疫”,不找到癥結的根源人們心里不踏實。如果無解便是困惑,更是痛苦。在眾說紛紜之后,在各種解釋都不足以讓人滿足的情況下,“劉海洋之舉”成了一個解不開的謎,仍然在困擾著那些對青少年心理教育懷著關切之心的人們,還有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家長們,他們也在為自己的孩子未來會怎樣,捏著一把汗,因為他們心中有時候也迷失了到底什么才是好孩子的標準!
其實從這次事件中,我們也看到了劉海洋在成長教育中“愛的教育”上的某些缺失。一個真正博愛的人會懂得去尊重這些也許不會言語的生命個體,一個真正優秀的學生應該是懂得如何愛周圍的人與物的。
此次班上外出春游的“小插曲”這也告訴我們,在孩子的成長中,作為家長與老師的我們應該首先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關注兒童的內心教育,關注兒童成長的環境,關注兒童的言行舉止,讓愛的教育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長成一棵愛的蒼天大樹。孩子心中的愛,正如一雙隱形的翅膀,讓其在成長的過程中伴著有形的翅膀越飛越高。每個孩子都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天,教師、家長的職責就是為每個孩子撐起這片蔚藍純凈的天空。讓這片天空充滿更多愛的人情味。正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沐浴春光,愿能體觸更多孩子心暖,但愿這個世界有更多的“人暖花開”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