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武老師是一個勤奮的人。我不說其之稱為勤奮的原因,因為書中有他求學的經歷介紹。一個農家孩子,身為家中承上啟下的位置,如果他不勤奮,我想——以我的人生經歷來推算,他只有做了哥哥或者弟弟的犧牲品!可憐,我們這些生活在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末的農家子弟!人生不可以再來,再來時我不愿意回首這個時期我們求學的經歷!所以,他的勤奮讓他的父母有了正確的決斷:讓他讀書,又因為“讀書”真的可以改變人生。幸甚幸甚!
霍光武老師是一個執著的人,我不愿意一人之天賦來評判人,因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霍老師不是天生稟賦的人,一個農民的兒子哪里有什么可以憑借的力量;一個吃不飽肚子的孩子哪里有什么天子聰穎?連孔子都認為不吃肉的人一定不敏,營養嚴重不良思維必定受到限制——我就是一個十分不敏的農民兒子,但是我們有一顆心在!心不死,希望總在前方!霍老師立定獻身語文教學事業,筆耕不輟,因此他有了這個冊子。這是執著的果實,沒有其他捷徑!
霍老師寫作甚多,我跟他交往多年,建議他刪去一些主題,形成今天這個主題單一的冊子,這是很傷他心的!但是,書寫出來是要人看的,為了吸引人看,我勸他忍痛。其實,我的心是痛的——他容易嗎?我容易嗎?我們這些默默者容易嗎?但是歷史是只承認英雄的,我們一起攜手,留一點對歷史有價值的痕跡。因此,就這能砍去手腳,只留精華。
我真的慚愧,與他相比,我是一個懶漢。請懶漢作序,只能是霍老師看重這個懶漢的孤傲了。孤傲其實是蠢人,我的族祖先陶淵明就是一個“好”的例子。入世,消耗自己,照亮別人,希望后來人都學習霍老師——我的人生之一師:他讓我的人生又多開啟了一扇窗!
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二年 陶年生